今年5月,小达坂项目组正式出队开始了寻找金铜矿的征途。队员们的年龄层从“70后”跨度到“00后”,他们怀揣着共同的梦想,那就是在矿区内实现找金突破,为公司发展增砖添瓦。
蜿蜒崎岖的高原,极目望去,山连着山,延伸至远方。坚硬的岩石和偶尔掠过的孤鹰。每一次野外作业,不仅是对技术和经验的考验,更是对意志和耐力的挑战。
工作时,队员们不得不在漫天飞扬的雪花环境中进行探槽编录作业。“我们不仅发现了地质的奥秘,还体验了雨水的洗礼,这可是真正的“风雨”勘探。面对恶劣的环境,项目队员总是能幽默化解、迎难而上。
为提高工作效率,队员们午餐时刻只能席地而坐用零食、冰镇矿泉水对付一下,累了躺在地上闭目养神片刻起身继续,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交织成一种特别的风味,成为队员们在艰苦环境中的一丝慰藉。
“大家不要挤在一起,给滚石留点空间,它们也需要社交距离。”年长的队员李锦园时刻不忘提醒大家注意野外作业安全。
找矿的道路充满坎坷,由于矿区地表残坡积物覆盖厚,无法直观寻找露头,陆续施工了探槽采集了百余件样品,但化验结果显示未有含金高的样品出现。采集的样品也不具代表性,给队员们找矿带来了极大困扰。
金到底赋存在哪里?这个问题苦苦困扰着大家,项目未找到具有规模和工业价值的矿体,导致深部钻探工作很难布置,大家的情绪一度显得低落。
项目负责人说“也许前人的认识有局限性,我们可以转变找矿思路,地质找矿需要循环往复的实践总结和打破常规的思维,既然在构造破碎带中找金不够理想,蚀变破碎带中不是有次级小构造吗?咱们就重点工作放在次级告知上深挖研究、刨根问底!”大家的想法不约而同。
说干就干,队员们凭着对找矿的热情和执着,重新寻找新的目标地质体,继续寻找新的线索,着重对次级断裂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槽探工程进行揭露。
“有显色了,利用槽探工程揭露在次级构造蚀变岩中圈定了数条金矿体,金含量最高可达10克/吨。”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,该项目新发现了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,在地质认识上取得了突破。
每当夜幕降临时,队员们顾不上一天的疲惫,常常挑灯夜战。他们整理好白天的勘查数据,绘制地质图件,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后才能安然入睡。
经过四个月的连续奋战,日前,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,寻找金矿的道路蜿蜒曲折,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找到矿项目才能延续,为转入详查提交可供进一步开采的矿产地而不懈努力。实现我们的“金”色梦想。